今天正式動工,但不是拿著電鑽衝進去,而是先拿一支鉛筆。因為專案要蓋樓,第一步不是亂挖,是要先畫設計圖。
一開始我先去網路上晃了一圈,看看別人家的需求文件長怎樣。結論是:
總之,先把腦袋裡的「理想樣本」畫個大概。
接著我把需求口頭化——像是在對助理說:
「我要一個系統,可以讓不同角色互動,還要有 API、Bot 模式、訊息紀錄、監控…你幫我先寫一份 draft 吧。」
AI 果然很聽話,啪啦啪啦生出一份需求初稿。
看起來條理分明,差點讓我以為這專案明天就能上線(結果當然是幻覺)。
我戴起產品經理的安全帽,開始審查:
審著審著,我心裡只有一句話:「不錯,但還不夠。」
於是開始新一輪協作:
整個過程就像在跟 AI 搭積木,有時候它亂插一塊,我就把它拔掉,然後一起重蓋。
最後生成的需求文件,已經能拿出來見人:
不過,還有幾個 可以更好的地方:
今天的工地沒聽到鑽牆聲,但藍圖已經拉起來了:
明天打算開始補上範例與錯誤處理,讓需求文件更像能蓋樓的施工圖,而不是藝術海報。
👉 收兵,明日再戰! 🚀